
大河网讯 盛夏的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龙湖,碧波潋滟,荷香沁人心脾。修葺一新的北关木栈道上,市民闲庭信步,孩童追逐嬉戏,游客举起相机定格美景。这条修在被誉为“神州第一荷”荷塘里的景观栈道,数月前还是“步步惊心”——腐朽的木板、松动的栏杆,让每一步都暗藏隐患。

一条木栈道的“新生”始建于2002年的龙湖北关木栈道,曾因独特景观而声名远播。但历经二十余载风吹日晒、雨水侵蚀及高负荷使用,栈道“积劳成疾”投查查配资,出现木板腐朽、栏杆松动、地基损坏等问题。尽管每年投入维修资金投查查配资,但“头痛医头”的修补始终难除病根。转机始于一位政协委员的“脚步丈量”。淮阳区政协委员化要杰在龙湖栈道散步时,脚下的木板突然发出一声刺耳的咯吱声。他蹲下身,手指轻轻划过一道裂缝,木屑簌簌掉落。“这栈道,不能再拖了。”接下来的半个月,化要杰带着测量仪、记录本,轻轻敲打、测量每一块松动的木板。走访中,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无奈地说:“风景再好,我也只能远远看着,上不去啊。”这句话,深深印在了化要杰的心里。他在笔记本上郑重写下:“民生工程不能让群众望而却步。”

30天攻坚背后的“政协速度”在2025年3月,化要杰提交了《关于整修提升龙湖北关木栈道的建议》,其中,他不仅写下了“更换防腐木材”“加固主体结构”等专业建议,更描绘了一幅“有温度”的蓝图:加装防滑条、增加无障碍通道等,并特别强调“修旧如旧”——保留原有红杉木色调,让改造后的栈道“长”得像从未改变。淮阳区委、区政府高度重视,迅速召开协调会,破解资金、技术两大难题;区文改委协调跨部门资源,为项目提供配套保障;承办单位区龙湖保护中心立即行动,组织专家现场勘查,制/span>

民生工程的长效密码“以前带孩子来玩总是提心吊胆的,现在可以放心散步了。”市民李先生的感慨,道出了群众最朴实的获得感。这种转变,正是淮阳区政协践行“协商于民、协商为民”理念的缩影。木栈道整修过程中,淮阳区政协组织“现场办公会”,邀请提案人、承办单位、社区居民共同参与。这种“在一线协商、在一线落实”的工作方法,既监督了工程进度,又收集了群众新需求。有居民建议增加夜间照明,承办单位立即响应,在栈道沿线加装景观灯带,使“民生工程”更贴民心。 近年来,淮阳区政协创新建立“区领导领衔督办重点提案制度+政协委员调研察看+定期督查通报”的提案办理机制。2025年,23名区委、区政府、区政协领导就领衔督办23件重点提案,涵盖校园食品安全、农村垃圾清运等民生热点。这种高位推动的工作模式,确保了“委员声音”落地有声。

夕阳下,新栈道与太昊陵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。每一块重新铺设的木板,都在诉说着“人民政协为人民”的生动故事;每一盏亮起的景观灯,都在见证着“民声”转化为“民生”的温暖实践。(刘远 通讯员:谢倩倩)举报/反馈
贝格富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